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江某,男、63岁,首诊:2015年4月29日。发病节气:立夏前7天。
主诉: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0年,复发2月余。
现病史:患者10年前阵发性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持续30分钟不缓解,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做冠脉造影检查示三支病变(具体不详),行PCI术,术中植入支架3枚,术后疼痛症状缓解,3年前发生头痛,做肾动脉造影、颈动脉造影示:“肾动脉、颈动脉严重狭窄”,后于肾动脉、颈动脉各植入支架1枚。2月前,劳累后自觉心前区阵发隐痛,持续几分钟可自行缓解。现症阵发胸闷、气短,偶有巅顶疼痛,口渴、乏力,双下肢水肿,寐差,二便调。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10年,高血压病史20年。
舌脉: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缓涩。
查体: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无叩击痛,双下肢无压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2015-4-17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脏B超:升主动脉增宽,右心增大,右室舒张功能减低,老年性主动脉瓣退行性改变,伴主动脉少量反流。颈部B超:左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块形成,左侧椎动脉血流阻力增大,双侧椎动脉孔变异,下肢B超:双侧股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
中医诊断:胸痹 头痛 消渴
西医诊断: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颈动脉、肾动脉粥样硬化症;2型糖尿病
中医辨证:气阴不足,痰瘀互结
治法:补气养阴、祛痰化瘀通络
方药:养心活血汤加味: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陈皮10g,丹参30g,三七粉(冲服)3g,佛手15g,薤白18g,骨碎补18g,海藻30g,葛根30g,僵蚕18g,赤芍20g,川芎15g,银杏叶10g。6剂,每剂水煎400ml,早晚分服,日1剂。
二诊:(2015-5-6)病史同前,上方治疗后胸闷、心前区疼痛症状较前缓解,头疼、巅顶疼痛症状减轻。舌脉: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缓。效不更方,原方基础上加吴茱萸10g。6剂,每剂水煎400ml,早晚分服,日1剂。
三诊:(2015-5-13)患者服药后胸闷、心前区疼痛症状未再发生,头痛、巅顶痛症状基本消失。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拟效不更方,原方基础上加炙黄芪30g,炒白术15g。6剂,每剂水煎400ml,早晚分服,日1剂。并给予口服丹蒌片,5粒/日,3次/日。服后病情好转,继续坚持服用中成药丹蒌片。
按:该患者老年男性,形体肥胖,多湿体质,气虚失运,痰浊中阻,血行不畅而成瘀,痰瘀互结,日久伤气阴,故本证属于中医“胸痹、头痛、消渴”范畴,证属于气阴两虚,痰瘀互结,风痰阻络。在本病治疗中,在养心活血汤基础上加佛手、薤白、赤芍、川芎、银杏叶等活血化瘀,行气通痹。加葛根、僵蚕解肌祛风,风痰去,瘀血利,则痹症除。治疗有效,效不更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吴茱萸温厥阴,疏风通络。诸症消退,后期扶正祛邪,在原方基础上加炙黄芪、炒白术补气健脾。长期给予口服丹蒌片祛痰散结,化浊通络。本病证期待能在足够疗程后(1年),进一步评价对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改善情况。
(陈金锋)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