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篮球

图片

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名医大家 > 国医大师 > 科研学术 > 临床诊疗

眩晕病(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

发布时间:2020-08-07 17:22???来源:???浏览次数:

眩晕病(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9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1)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 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A、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

B、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

  1、阴虚阳亢证:眩晕、急躁易怒、失眠、面红、目赤、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苔:舌尖边红苔黄。脉象:脉弦或数。

  2、痰浊上扰证:眩晕、头重如裹、昏蒙、胸闷、呕吐痰涎、纳少、恶心、脘腹痞满,多寐、神疲、头痛。舌淡,苔白腻。脉象:濡滑。  

  3、气血亏虚证:眩晕动则加剧,遇劳加重。头痛隐隐、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懒言、心悸、失眠、尿频或溲赤、便秘或便溏。舌苔:舌淡,苔薄白。脉象:脉细弱。

  4、气虚血瘀证: 眩晕。头痛如刺、气短、乏力、面色黧黑、口唇紫黯、肌肤甲错、健忘,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舌苔: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象:脉细涩。

  5、肾精不足证:眩晕日久不愈、腰膝酸软。耳鸣、五心烦热、失眠、夜尿频;或面色白、颜面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形寒肢冷、记忆力减退。舌苔: 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脉象:脉细数或脉沉细弱。

二、治疗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一)中药汤剂

1、阴虚阳亢证

    治法:滋阴潜阳,清火熄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药:天麻,石决明、钩藤平肝潜阳熄风;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黄芩、山栀,菊花清肝泻火;白芍柔肝滋阴。

2、痰湿上扰证

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健脾燥湿化痰;白术、苡仁、茯苓健脾化湿;天麻化痰熄风,止头眩。

3、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常用药:党参,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当归、熟地、龙眼肉、大枣补血生血养心;茯苓、炒扁豆补中健脾;远志、枣仁养血安神。

4、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常用药:黄芪补气健脾;地龙、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活血通络。

5、肾精不足证:

治法:滋阴补肾或温阳补肾。

代表方:左归丸或右归丸加减。

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常用药:熟地滋肾益精;山萸肉养肝滋肾;山药补脾滋肾;枸杞补肾益精;龟板胶、鹿角胶峻补精髓;菟丝子、川牛膝益肝肾、强腰膝。

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髓,常用药:附子、肉桂、鹿角胶培补肾阳、温里祛寒;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健腰膝;当归养血活血。

(二)中成药

步长脑心通:4粒,3次/日,口服。功能:益气活血。适用于气虚血瘀者。

银杏叶片:1片,3次/日,口服。功能:改善脑循环。

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功能滋养肝肾,每次6-8粒,日三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金匮肾气丸、金水宝胶囊:功能温补肾阳,金匮肾气丸每次每次6-8粒,金水宝胶囊每次3粒,日三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三)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1、活血化瘀类: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红花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

2、其它:天麻素注射液等

(四)中医特色疗法

1、穴位贴敷:降压贴:每晚睡前贴于双足涌泉穴,晨起除去,7日为1疗程。

眩晕Ⅰ号贴(痰湿上扰证):贴于神阙穴,贴敷24小时或遵医嘱,7天为1疗程。可与Ⅱ号贴配合使用,5天1疗程。

眩晕Ⅱ号贴(肝阳上亢证):贴于双足涌泉穴,贴敷12小时或遵医嘱,7天为1疗程。可与Ⅰ号贴配合使用,5天1疗程。

2、耳穴埋豆:

  (1)高血压: 主穴:神门、肝、肾、心、脑、降压沟

                配穴:内分泌、大肠、肺、太阳穴等

  (2)眩晕:主穴:心、肝、肾上腺、皮质下、神门

             配穴:高血压加降压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加内分泌,颈椎病加颈

3、穴位注射:

  针剂:丹参注射液

  取穴:肾俞、足三里

  方法: 将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 用 10ml 无菌注射器及 5 号长针头, 消毒后, 将上述药物吸入针筒, 分别快速垂直刺入肾俞 25mm、足三里 50mm, 进针得气后, 回抽无血, 将药液注入, 每穴注射2ml, 起针后用无菌棉球按压片刻以防出血。治疗隔日 1 次,治疗 1 个月。

4、百笑灸:取穴中脘、足三里、凤池、气海、关元、三阴交、悬钟、肾腧、照海等,每日施灸1次,选穴3-6个,15天为1个疗程。

5、中药熏洗:科室自制高血压方:化痰祛湿、滋阴潜阳、引血下行。

6、拔罐疗法: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7、针灸治疗:

阴虚阳亢证:治法:取肝、胆两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痰湿上扰证:治法:以胃经、脾经穴为主,针用泻法,可灸。

处方:中脘、内关、丰隆、解溪。

气血亏虚证:治法:以脾、肾两经穴为主,用补法、可灸。

处方:百会、气海、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针用补法,加灸。

气虚血瘀证:治法:以肝经、胆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太冲、合谷、风池、血海、膈俞、膻中、太阳等。

肾精不足证:治法:以督脉、肾经穴为主。针用补法,可灸。

处方:太溪、悬钟、三阴交、百会、肾俞。

8、膏方:科室经验方,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尤其注意辨清虚实。偏实者以熄风、潜阳、清热、化痰为法,偏虚者注重补益气血、滋养肝肾、益气健脾。

 

(四)养生调摄

 

表1  防治眩晕(原发性高血压)的调摄法

措施

目标

1.修体态

减重: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体质指数保持20~24kg/m2

2.节饮食

膳食限盐:北方首先将每人每日平均食盐量降至8g,以后再降至6g;南方可控制在6g以下。

减少膳食脂肪:总脂肪<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10%,增加新鲜蔬菜400~500g/d,水果100g,肉类50~100g,鱼虾类50g,蛋类每周3~4个,奶类250g/d,食油20~25g/d,少吃糖类和甜食。

3.适劳逸

增加及保持适当体力活动:一般每周运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如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合适。

4.畅情志

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通过宣教和咨询,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提倡选择适合个体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社交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5.忌烟酒

戒烟;限酒:不提倡饮酒(特别是高度烈性酒),尽可能戒酒;如饮酒,男性每日饮酒精量不超过25克,即葡萄酒<100~150ml,或啤酒<250~500ml,或白酒<25~50ml;女性则减半量,孕妇不饮酒。

6.常随诊

门诊健康教育和照顾受试者利益:主动热情服务、最大限度保护受试者利益、及时处理可能的严重不良事件、积极向受试者及其亲属或陪人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随时帮助病人解决医疗有关问题、密切与受试者的联系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学评价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的证候评分标准,动态观察证候变化,重点于评价患者已有或新发的头晕目眩、头痛等主要证候是否明显缓解。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侯积分减少≥7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侯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证侯积分减少不足30%;

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疾病病情评价

推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中文版(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和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进行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进行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鉴别诊断、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评估,并指导诊断措施及预后判断。

降压目标:年轻人或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130/80mmHg;65岁以下的老年人的降压目标为140/90mmHg,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降压的目标值应是150/90mmHg;肾功能受损蛋白尿<1g/d<130/85mmHg;肾功能受损蛋白尿>1g/d 者<125/75mmHg。对于稳定期的脑血管病患者降压目标应为140/90 mmHg。对于伴有双侧颈动脉≥70%狭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应慎重,不应过快、过度降低血压。

(二)评价方法

推荐同时采用肱动脉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评定降压疗效,采用尿微量白蛋白评价早期肾功能损害情况。

1、肱动脉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根据偶测SBP平均值下降>10mmHg以上作为疗效判定,分别计算治疗有效率和血压达标率。治疗有效:SBP下降>10 mmHg;降压达标:SBP<140mmHg,且PP<60mmHg,同时舒张压适度下降(不低于60~70mmHg)。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1)显效:DBP下降≥10mmHg并降至<85mmHg,或降低20mmHg以上;(2)有效:DBP下降<10mmHg但降至<85mmHg;(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双期高血压:参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标准,综合判定。

2动态血压负荷值和昼夜节律

检测24h、日间、夜间的平均SBP和DBP,日间和夜间的SBP负荷、DBP负荷,24h平均动脉压(24h mean blood pressure,24hMAP),心率。

定义:(1)降压值为治疗后每小时平均血压减去观察期相同小时内的平均血压得到的差值。(2)24h MAP=24h SBP-24h DBP /3+24h DBP。(3)根据脉压=平均SBP-平均DBP,计算24h PP。(4)血压负荷值为血压高于正常的次数百分率,以血压负荷值>30%作为诊断血压升高的指标之一。(5)动态血压昼夜节律: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采用夜间血压下降率表示,即(日间平均值-夜间平均值)/日间平均值,以<10%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血压规律变化即夜间平均收缩压较日间平均收缩压下降百分率或/(和)夜间平均舒张压较日间平均舒张压下降百分率≥10%,为正常杓型血压节律;否则为血压非规律变化,即非杓型血压节律。

3、早期肾功能改变

肾功能受损蛋白尿>1g/d 者的肾功能正常,或与治疗前比较肾功能好转/无变化,尿微量白蛋白<300mg/L或转阴;肾功能受损蛋白尿<1g/d者的肾功能正常,或与治疗前比较肾功能好转/无变化,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降低至少1个等级(即由300mg/L降至100mg/L、50mg/L、20mg/L或阴性)。

四、转归预后

本病以阴虚阳亢、气血亏虚的虚证多见,由于阴虚无以制阳,或气虚则生痰酿湿等,可因虚致实,而转为本虚标实之证;另一方面,肝阳、肝火、痰浊、瘀血等实证日久,也可伤阴耗气,而转为虚实夹杂之证。中年以上眩晕由肝阳上扰、肝火上炎、瘀血阻窍眩晕者,由于肾气渐衰,若肝肾之阴渐亏,而阳亢之势日甚,阴亏阳亢,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上蒙清窍,横窜经络,可形成中风病,轻则致残,重则致命。

眩晕病情轻者,治疗护理得当,预后多属良好;病重经久不愈,发作频繁,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则难以根治。·

五、预防与调摄

保持心情开朗愉悦,饮食有节,注意养生保护阴精,有助于预防本病。患者的病室应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噪声,光线柔和。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烟酒、油腻、辛辣之品,少食海腥发物,虚证眩晕者可配合食疗,加强营养。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闭目养神,少作或不作旋转、弯腰等动作,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重症病人要密切注意血压、呼吸、神志、脉搏等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021年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及

评价报告

眩晕病作为内科优势病种之一,我们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了眩晕病的治疗方案,并加以实施。我科选取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按照诊疗方案治疗的住院患者共有68例,平均住院日13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穴位注射、刮痧、拔罐等。

一、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治疗的68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其中,穴位敷帖44例(65%),针灸治疗28例(44.2%),穴位注射16例(23.5%),浴足14例(20.6%),刮痧7例(10.3%),中药外洗6例

(8.8%),中药灌肠6例(8.8%)。

(二)应用情况分析

患者对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穴位敷贴等治疗方法均能较好地依从,而对针灸、足浴、刮痧,中药灌肠等治疗方法较抵触。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医生的依从性好,

如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血管受损,平肝潜阳法贯穿治疗始终;2.治疗方法能

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患者和家属均能理解平肝潜阳药能改善眩晕症状,从而接受中药汤剂治疗;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对于针灸、足浴和刮痧治疗方法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认识不到位:有人认为这些方法属于保健性质,对其治疗作用不了解及不信任;2.有的患者惧怕针灸及不耐受疼痛,导致不接受针灸或中途中断治疗;有的患者嫌浴足及中药灌肠、中药外洗麻烦或不方便而不愿意接受。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如只有针灸在医保范围内,其他的中医特色医疗如拔罐、刮痧等均不在报销范围内。

二、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治疗的68例患者中,症状改善64例(94.1%),体征改善59例(86.8%),理化指标改善61例(89.7%);临床总有效率94.5%。

(二)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1)对症状的评价

包括对眩晕病主要症状眩晕的评价和次症身重,心慌胸痛,腰膝酸软,头胀耳鸣的评价。

(2)对血压疗效的评价

包括对治疗前后血压的评价。

2.疗效分析

采用疗效评价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血压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有并发症者进一步评价其改善程度。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

(1)改善症状

68例患者主症改善64例(94.1%);次症改善61例(89.7%),未改善4例(5.9%)。

68例患者改善的主症中,眩晕改善64例.68例患者改善的次症中,腰膝酸软改善47例,身重改善42例,心

慌胸痛改善37例,头胀耳鸣改善35例。68例患者血压的改善54例。

三、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一)眩晕病临床治疗难点分析

在1、2级高血压的治疗可以首选中医治疗,但是对于3级高血压治疗中中医选用的时机:是在选用西药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还是单纯选用中药?这样结果又如何评价?

(二)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诊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改善了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减轻了眩晕对身体造成的各种损害,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1.明显缓解了症状:如眩晕病主要症状眩晕,眩晕发作的次数均有减轻。在服用中药后3-5天能明显得到改善,对于有些自制力差的患者,尽管眩晕发作次数时有时无,但临床症状均能得到很好改善,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实验室检查也能得到明显改善: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明显改善患者的机体状态,如标实者患者通过化痰、平肝潜阳等治疗后,邪气减轻,正气自然相对性的增强,同时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3.并发症情况得到改善:采用针灸、穴位注射、刮痧等治疗方法,减轻了患者眩晕、身重等的感觉,并能帮助改善睡眠;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明显缓解腰膝酸软、倦怠等症状。单用西药治疗,虽然心电图能得到改善,但上述症状却不一定能得到改善。

四、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穴位敷贴、针灸的应用情况:在今年的眩晕治疗中,我们一如既往应用穴位敷贴及针灸治疗高血压患者。尤其对合并睡眠障碍、情绪失常、消化功能低下的患者,更能充分发挥中药的特色治疗的优势。今年共收住68例患者,其中有穴位敷帖44

例,针灸治疗28例治疗。患者的脾胃功能、睡眠状况、情绪等因素均得到良好改善,此类次症得到改善,患者机体的整体功能得到调整,免疫力自然的提高。

 


2021年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诊疗方案的

优化与修订情况

1.今后工作中增加使用优势病种诊疗常规病例数,及时总结经验,切实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2.临床中适当配伍中成药、中草药进行治疗。

3.认真学习诊疗常规,做到每个医生都能做到熟练掌握和使用,减少诊断的主观误差。在临床中发现,来医院就诊的眩晕患者均是因为头晕、头胀等不适,故首诊治疗多属于眩晕。


眩晕病(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6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1)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 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A、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

B、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

  1、阴虚阳亢证:眩晕、急躁易怒、失眠、面红、目赤、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苔:舌尖边红苔黄。脉象:脉弦或数。

  2、痰浊上扰证:眩晕、头重如裹、昏蒙、胸闷、呕吐痰涎、纳少、恶心、脘腹痞满,多寐、神疲、头痛。舌淡,苔白腻。脉象:濡滑。  

  3、气血亏虚证:眩晕动则加剧,遇劳加重。头痛隐隐、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懒言、心悸、失眠、尿频或溲赤、便秘或便溏。舌苔:舌淡,苔薄白。脉象:脉细弱。

  4、气虚血瘀证: 眩晕。头痛如刺、气短、乏力、面色黧黑、口唇紫黯、肌肤甲错、健忘,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舌苔: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象:脉细涩。

  5、肾精不足证:眩晕日久不愈、腰膝酸软。耳鸣、五心烦热、失眠、夜尿频;或面色白、颜面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形寒肢冷、记忆力减退。舌苔: 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脉象:脉细数或脉沉细弱。

二、治疗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一)中药汤剂

1、阴虚阳亢证

    治法:滋阴潜阳,清火熄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药:天麻,石决明、钩藤平肝潜阳熄风;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黄芩、山栀,菊花清肝泻火;白芍柔肝滋阴。

2、痰湿上扰证

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健脾燥湿化痰;白术、苡仁、茯苓健脾化湿;天麻化痰熄风,止头眩。

3、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常用药:党参,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当归、熟地、龙眼肉、大枣补血生血养心;茯苓、炒扁豆补中健脾;远志、枣仁养血安神。

4、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常用药:黄芪补气健脾;地龙、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活血通络。

5、肾精不足证:

治法:滋阴补肾或温阳补肾。

代表方:左归丸或右归丸加减。

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常用药:熟地滋肾益精;山萸肉养肝滋肾;山药补脾滋肾;枸杞补肾益精;龟板胶、鹿角胶峻补精髓;菟丝子、川牛膝益肝肾、强腰膝。

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髓,常用药:附子、肉桂、鹿角胶培补肾阳、温里祛寒;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健腰膝;当归养血活血。

(二)中成药

步长脑心通:4粒,3次/日,口服。功能:益气活血。适用于气虚血瘀者。

银杏叶片:1片,3次/日,口服。功能:改善脑循环。

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功能滋养肝肾,每次6-8粒,日三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金匮肾气丸、金水宝胶囊:功能温补肾阳,金匮肾气丸每次每次6-8粒,金水宝胶囊每次3粒,日三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三)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1、活血化瘀类: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红花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

2、其它:天麻素注射液等

(四)中医特色疗法

1、穴位贴敷:降压贴:每晚睡前贴于双足涌泉穴,晨起除去,7日为1疗程。

眩晕Ⅰ号贴(痰湿上扰证):贴于神阙穴,贴敷24小时或遵医嘱,7天为1疗程。可与Ⅱ号贴配合使用,5天1疗程。

眩晕Ⅱ号贴(肝阳上亢证):贴于双足涌泉穴,贴敷12小时或遵医嘱,7天为1疗程。可与Ⅰ号贴配合使用,5天1疗程。

2、耳穴埋豆:

  (1)高血压: 主穴:神门、肝、肾、心、脑、降压沟

                配穴:内分泌、大肠、肺、太阳穴等

  (2)眩晕:主穴:心、肝、肾上腺、皮质下、神门

             配穴:高血压加降压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加内分泌,颈椎病加颈

3、穴位注射:

  针剂:丹参注射液

  取穴:肾俞、足三里

  方法: 将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 用 10ml 无菌注射器及 5 号长针头, 消毒后, 将上述药物吸入针筒, 分别快速垂直刺入肾俞 25mm、足三里 50mm, 进针得气后, 回抽无血, 将药液注入, 每穴注射2ml, 起针后用无菌棉球按压片刻以防出血。治疗隔日 1 次,治疗 1 个月。

4、百笑灸:取穴中脘、足三里、凤池、气海、关元、三阴交、悬钟、肾腧、照海等,每日施灸1次,选穴3-6个,15天为1个疗程。

5、中药熏洗:科室自制高血压方:化痰祛湿、滋阴潜阳、引血下行。

6、拔罐疗法: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7、针灸治疗:

阴虚阳亢证:治法:取肝、胆两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痰湿上扰证:治法:以胃经、脾经穴为主,针用泻法,可灸。

处方:中脘、内关、丰隆、解溪。

气血亏虚证:治法:以脾、肾两经穴为主,用补法、可灸。

处方:百会、气海、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针用补法,加灸。

气虚血瘀证:治法:以肝经、胆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太冲、合谷、风池、血海、膈俞、膻中、太阳等。

肾精不足证:治法:以督脉、肾经穴为主。针用补法,可灸。

处方:太溪、悬钟、三阴交、百会、肾俞。

8、膏方:科室经验方,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尤其注意辨清虚实。偏实者以熄风、潜阳、清热、化痰为法,偏虚者注重补益气血、滋养肝肾、益气健脾。

 

(四)养生调摄

 

表1  防治眩晕(原发性高血压)的调摄法

措施

目标

1.修体态

减重: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体质指数保持20~24kg/m2

2.节饮食

膳食限盐:北方首先将每人每日平均食盐量降至8g,以后再降至6g;南方可控制在6g以下。

减少膳食脂肪:总脂肪<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10%,增加新鲜蔬菜400~500g/d,水果100g,肉类50~100g,鱼虾类50g,蛋类每周3~4个,奶类250g/d,食油20~25g/d,少吃糖类和甜食。

3.适劳逸

增加及保持适当体力活动:一般每周运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如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合适。

4.畅情志

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通过宣教和咨询,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提倡选择适合个体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社交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5.忌烟酒

戒烟;限酒:不提倡饮酒(特别是高度烈性酒),尽可能戒酒;如饮酒,男性每日饮酒精量不超过25克,即葡萄酒<100~150ml,或啤酒<250~500ml,或白酒<25~50ml;女性则减半量,孕妇不饮酒。

6.常随诊

门诊健康教育和照顾受试者利益:主动热情服务、最大限度保护受试者利益、及时处理可能的严重不良事件、积极向受试者及其亲属或陪人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随时帮助病人解决医疗有关问题、密切与受试者的联系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学评价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的证候评分标准,动态观察证候变化,重点于评价患者已有或新发的头晕目眩、头痛等主要证候是否明显缓解。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侯积分减少≥7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侯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证侯积分减少不足30%;

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疾病病情评价

推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中文版(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和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进行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进行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鉴别诊断、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评估,并指导诊断措施及预后判断。

降压目标:年轻人或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130/80mmHg;65岁以下的老年人的降压目标为140/90mmHg,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降压的目标值应是150/90mmHg;肾功能受损蛋白尿<1g/d<130/85mmHg;肾功能受损蛋白尿>1g/d 者<125/75mmHg。对于稳定期的脑血管病患者降压目标应为140/90 mmHg。对于伴有双侧颈动脉≥70%狭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应慎重,不应过快、过度降低血压。

(二)评价方法

推荐同时采用肱动脉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评定降压疗效,采用尿微量白蛋白评价早期肾功能损害情况。

1、肱动脉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根据偶测SBP平均值下降>10mmHg以上作为疗效判定,分别计算治疗有效率和血压达标率。治疗有效:SBP下降>10 mmHg;降压达标:SBP<140mmHg,且PP<60mmHg,同时舒张压适度下降(不低于60~70mmHg)。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1)显效:DBP下降≥10mmHg并降至<85mmHg,或降低20mmHg以上;(2)有效:DBP下降<10mmHg但降至<85mmHg;(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双期高血压:参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标准,综合判定。

2动态血压负荷值和昼夜节律

检测24h、日间、夜间的平均SBP和DBP,日间和夜间的SBP负荷、DBP负荷,24h平均动脉压(24h mean blood pressure,24hMAP),心率。

定义:(1)降压值为治疗后每小时平均血压减去观察期相同小时内的平均血压得到的差值。(2)24h MAP=24h SBP-24h DBP /3+24h DBP。(3)根据脉压=平均SBP-平均DBP,计算24h PP。(4)血压负荷值为血压高于正常的次数百分率,以血压负荷值>30%作为诊断血压升高的指标之一。(5)动态血压昼夜节律: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采用夜间血压下降率表示,即(日间平均值-夜间平均值)/日间平均值,以<10%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血压规律变化即夜间平均收缩压较日间平均收缩压下降百分率或/(和)夜间平均舒张压较日间平均舒张压下降百分率≥10%,为正常杓型血压节律;否则为血压非规律变化,即非杓型血压节律。

3、早期肾功能改变

肾功能受损蛋白尿>1g/d 者的肾功能正常,或与治疗前比较肾功能好转/无变化,尿微量白蛋白<300mg/L或转阴;肾功能受损蛋白尿<1g/d者的肾功能正常,或与治疗前比较肾功能好转/无变化,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降低至少1个等级(即由300mg/L降至100mg/L、50mg/L、20mg/L或阴性)。

四、转归预后

本病以阴虚阳亢、气血亏虚的虚证多见,由于阴虚无以制阳,或气虚则生痰酿湿等,可因虚致实,而转为本虚标实之证;另一方面,肝阳、肝火、痰浊、瘀血等实证日久,也可伤阴耗气,而转为虚实夹杂之证。中年以上眩晕由肝阳上扰、肝火上炎、瘀血阻窍眩晕者,由于肾气渐衰,若肝肾之阴渐亏,而阳亢之势日甚,阴亏阳亢,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上蒙清窍,横窜经络,可形成中风病,轻则致残,重则致命。

眩晕病情轻者,治疗护理得当,预后多属良好;病重经久不愈,发作频繁,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则难以根治。·

五、预防与调摄

保持心情开朗愉悦,饮食有节,注意养生保护阴精,有助于预防本病。患者的病室应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噪声,光线柔和。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烟酒、油腻、辛辣之品,少食海腥发物,虚证眩晕者可配合食疗,加强营养。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闭目养神,少作或不作旋转、弯腰等动作,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重症病人要密切注意血压、呼吸、神志、脉搏等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 陕西省中医医院

  •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