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近日,陕西省中医医院骨伤科团队成功为一名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2年的患者实施高难度右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多学科中西医联合会诊,术前精准调理患者全身状态,手术完成后3天患者借助助行器站立行走,刷新了同类复杂病例的快速康复纪录。
郭女士,28岁,因长期激素治疗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右IV期/左II期),并伴有严重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同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控制病情,且半年前出现右侧髋关节疼痛加剧,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V期),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Ⅱ期)。实验室检查提示郭女士血红蛋白仅87g/L,血清白蛋白33.9g/L。由于骨质严重塌陷且伴有继发性骨质疏松,传统保髋治疗已无法奏效。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因长期使用激素治疗引发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据统计,约15%-40%的SLE患者会出现股骨头坏死,其中约30%的患者因病情严重需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然而,SLE患者常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全身性问题,手术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骨伤科王彦鹏主任介绍,SLE患者行关节置换面临多重风险:长期激素使用导致骨质脆弱、皮肤黏膜愈合能力差,且患者免疫抑制状态可能增加术后感染风险。此类患者犹如“行走的危重炸弹”,贫血和低蛋白会显著增加术中出血、术后感染及假体松动风险。必须通过多学科“预处理”为手术创造条件。
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王彦鹏主任组织了由骨伤科、肾病科、输血科、临床营养科专家会诊,共同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气血两虚、肝肾不足”的证候,选用中药汤剂改善贫血及低蛋白状态。此外团队还为患者制定了食疗方案,既补充蛋白质,又通过药食同源的理念改善气血不足。通过补充铁剂、促红素,改善造血功能,术后输注红细胞悬液将患者血红蛋白提升至90g/L以上,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麻醉科团队术前对患者进行了全面评估。同时,肾病科调整了患者的免疫抑制剂用量,并加用钙剂及维生素D,预防术后骨溶解
术后第3天,郭女士已能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她激动地说:“术前连翻身都痛得冒汗,现在终于能自己活动了,感谢医生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帮了我!”郭女士的恢复情况远超预期。医疗团队针对患者对侧股骨头坏死Ⅱ期,给予保守治疗方案,服用竞彩篮球自产制剂—祛瘀生新胶囊来控制病情进展,并持续追踪病情变化及免疫状态。
据《中国红斑狼疮发展报告》统计,约60%的SLE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30%伴低蛋白血症,但多数患者仅关注关节或脏器症状,忽视营养管理。专家强调:长期激素治疗会加速蛋白质分解,患者应定期监测营养指标,必要时早期干预,避免因体质恶化丧失手术机会。此外,SLE患者在接受关节置换术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疾病活动度、营养状态及骨质疏松程度,以确保手术安全。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约15%-40%的SLE患者因激素治疗或疾病本身血管炎引发股骨头坏死,致残率极高。规范使用激素、定期监测骨密度及关节影像学变化至关重要,若出现髋部隐痛或活动受限,需尽早干预。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展现了陕西省中医医院在多学科协作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免疫性疾病合并多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未来,医院将继续探索中西医结合在复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