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根据陕西中医药大学《关于开展2024年博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陕西省中医医院科教处立即组织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申报,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经个人申请、科教处初审、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推荐、校外专家评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等程序,最终陕西省中医医院雷忠义、刘华为、米烈汉、曹利平、闫小宁、于小勇、刘建国、雷亚玲、屈凯、沈璐10位专家被确定为陕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此次评定进一步彰显了竞彩篮球科研医疗与教学实力。
链接竞彩篮球10位博士生导师的简历:
1.雷忠义:陕西省中医医院心病科主任医师,第三届国医大师,博士生导师,曾荣获“全国首届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中国好医生”等称号。是我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领域著名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全国及陕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长安医学雷氏心病痰瘀流派创始人。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世中联秦药分会名誉会长,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第四届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理事会顾问、长安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药协会名誉会长兼特聘专家等职。
雷忠义是国内最早提出胸痹心痛痰瘀互结理论者之一。他早年提出该理论,研制国家级新药丹蒌片,曾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已进入《中国药典》,并被国内众多指南、专家共识推荐,目前已成为冠心病防治体系中的关键病机和核心用药。他率先提出胸痹心痛痰瘀毒互结理论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血管事件,自拟丹曲方,研制院内制剂丹曲胶囊,疗效确切。他提出心衰病病机为阴阳两虚,痰瘀水停,治疗以阴阳双补、活血化痰利水为法,创制院内制剂养心活血丹。他提出心悸病痰瘀毒风互结理论治疗心律失常,治疗以安神定悸、补益气阴、祛风宣痹、化痰行瘀为法。他提出胸痹心痛病从肾治心理论,对草药羊红膻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创制新药——舒心宁片。他提出“心本于肾,从肾治心”的思想,认为肾之气血阴阳失调是导致心系疾病的重要因素,主张从肾论治心血管疾病,疗效颇佳。
2.刘华为:一级主任医师,第二届全国名中医,陕西省首届名中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省中医医院)原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第六届道德模范,第四、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医学(中医师承)博士专业学位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特聘教授,全国中医医院优秀院长,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中华中医学会名医学术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陕西省专家讲师团首席专家、《陕西中医》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刘华为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56年,行医足迹遍布全国,年均诊疗1万余人次。在疑难杂症诊治、危急重症救治、中医防治传染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他将中医五行学说与气化理论结合,创立了“五行气化论”,形成了“长安五行气化学术流派”。
临床中结合中医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脾胃病以“虚为本、滞为标”立论;代谢综合征从痰、水、湿、瘀论治;糖尿病从小肠寒热、升降失常论治;肝病不独考虑相火过亢,也存在相火不及的病机;外感肺病宜散邪气、宣肺气、顾胃气,内伤肺病宜消邪气、降肺气、促气化。
临床善用“合方”,研发多种中药制剂,对防治难治性疾病提出了新见解,为中医研究和理论创新提供了实践范式。积极参与“出血热”、“非典”、“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较早提出“寒湿兼燥疫”的学术观点和防治方药,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突出贡献。
刘华为在担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期间,有19条建议被政府采纳。退休后仍坚持为患者服务,还主动到陕北老区、陕南山区义诊50余次,并在吴起、子长、汉阴等地建立5家“刘华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站”。响应“警民共建”号召,十余年来坚持为全省消防干警义务看病。
近年来出版《五行气化论临证实验录》《经方与临床实录》《刘华为医案》《国医今鉴·卷一》等专著。先后发表科技论文40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4项;主持、指导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30余项。先后培养本科、硕士、师承博士、全国中医优研人才等600余人。
3.米烈汉:全国名中医,中医泰斗米伯让先生学术继承人,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医学(中医师承)博士生导师,国家长安米氏内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陕西省政协第七、八届委员,陕西省十届人大常委,全国第三、四、五、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内分泌科学术带头人,国家区域诊疗(内分泌)中心学术带头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首届名中医,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米氏传统诊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同仁堂中医大师,仲景书院仲景国医导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陕西省对外友好协会理事,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米伯让研究所所长,陕西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兼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特聘教授,甘肃省张掖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特聘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名誉院长,英国牛津中医药研究中心特聘专家,法国承信中医与气功学院特约专家,陕西省十三届政协特聘专家。
创立“宗气为本、调中致和”学术思想,在中医内科、伤寒、妇科、疑难杂症及中医养生方面有独到见解,获科技进步奖10项。为传承流派精神,促进学科发展,创建长安米氏内科流派二级工作站15个,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先后荣获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全国老有所为楷模、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杰出贡献奖、人民好医生特别奖、白求恩精神奖、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陕西省中医药突出贡献奖、陕西省第七届道德模范等荣誉。2011年,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接见。
4.曹利平:一级主任医师,第二届全国名中医,陕西省首届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谢远明主任医师学术继承人。第五批、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医学(中医师承)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擅长治疗肺系疾病和肿瘤疾病。
5.闫小宁:民进副主任委员,政协常务委员,陕西省政协医卫体专委会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西安之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陕西省中管局重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中医医院科研处处长、皮肤病院院长,陕西省中医皮肤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长安医学成氏皮肤学术交流传承工作室负责人,陕西省银屑病中医证治规律重点研究室负责人,难治性皮肤病中药新药研发创新团队负责人,陕西中医药研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负责人,陕西省“三秦学者”陕西省中医医院皮肤免疫性疾病中医药防治创新团队负责人。
从事中医皮肤科医疗、教学、科研近29年,主要研究方向硬皮病、银屑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研究。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30余项。出版教材2部、学术专著9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申请专利6项,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陕西省教育厅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河南中医药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培养皮肤病专业研究生30余名。
目前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皮肤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皮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北京中医药》杂志编委等职务。
6.于小勇: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中医医院肾病二科主任,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科负责人/带头人,国家中医肾病(西北)区域中心负责人,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血液透析合并心血管并发症中西医防治重点研究室负责人,中华中医药临床案例审稿专家。
ASN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肾脏病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副主委/常委,陕西省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专家组成员(中医单位组长),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肾脏病治疗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主题编辑,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医学前沿”特约撰稿人。《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Renal Failure》、《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临床肾脏病杂志》等杂志审稿人及专栏特约撰稿人。
主要从事肾间质纤维化及血液净化并发症中西医结合研究。以主持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科技厅面上项目等7项。承担横向课题10余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3项。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SCI收录40余篇、中华中医药临床案例库收录4篇、中华临床案例库收录1篇、翻译类论文3篇;参与撰写指南共识及团体标准7项;编著12部。
7.刘建国: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中医医院男科(生殖医学科)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西安市科技专家。师从我国中医男科学创始人徐福松教授及我国第一位中西医结合男科学博士后金保方教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男科疾病如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前列腺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中西并举建立不孕不育症的诊疗规划,提倡夫妻共诊,男女同治。基于运动训练学超量恢复理论独创性行为阶梯训练法治疗早泄,创建西药治脑-中药调体-外用治标多途径多靶点系统治疗早泄的诊疗方案,有效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对试管婴儿的中医药干预处于领先水平。对复发性流产颇有研究心得。对尖锐湿疣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课题8项,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男科学》编委,参编国家级指南1项,参编学术著作6部,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现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市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市中医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8.雷亚玲: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优秀中医药人才。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身医学专业理事,陕西省脑疾病分子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西部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中医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脑病及神志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现为国家科技部心脑血管领域专家库专家,陕西省“院校+师承制”中医人才培养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级学科带头人访学研究基地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青托工程项目专家库专家。先后主持陕西省科技厅重点产业链项目 2 项,陕西省中管局项目 2 项,陕西省优秀中医药人才项目 1 项;参与国家级、省级、厅局级等课题 10 余项;近年发表论文30余篇,SCI论文5篇;出版专著5部;获发明专利 1 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脑病及神志病证治研究,致力于探索中医药在脑病治疗中的多环节、多靶点作用机制,以及其在安全性、降低复发率、无依赖性和减轻西药副作用方面的独特优势。
9.屈 凯:医学博士,陕西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全国中医诊法大家王天芳教授,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诊疗慢性肾脏病方面颇有研究。是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学术骨干,陕西省中医药首届优秀中青年科技骨干人才,陕西省“双链融合”糖尿病肾病创新团队负责人,陕西省糖尿病肾病真实世界临床研究分中心秘书,兼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代谢综合征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临床与基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标准化分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审专家,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西安市科技局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项目10余项;
获陕西省科技成果奖1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文章4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临床擅长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高尿酸血症、肾结石、肾囊肿、疲劳综合征等多种病症。
10.沈 璐:陕西省中医医院内分泌风湿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第一批优秀临床中医人才,全国名中医米烈汉学术继承人,并师从国医大师熊继柏及全国名中医庞国明,曾赴意大利锡耶纳大学研修内分泌,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跟随亚太地区风湿病前主席栗占国教授学习风湿病。
现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糖尿病专病门诊负责人,国家康复平台肥胖单元负责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糖尿病合并肥胖优势病种研究负责人,主持陕西省科技厅重点产业创新链、中医药传承创新暨“秦药”开发重点科学研究及西安市科技局医学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在核心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为《长安米氏流派风湿病临证思辨录》主编、《中国中西医专病临床大系糖尿病诊疗全书》副主编、当代中医专科专病诊疗大系《风湿病诊疗全书》副主编,《内分泌代谢疾病诊疗全书》编委 。
从事糖尿病及肥胖、风湿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在中西医治疗内分泌及风湿性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发挥中西医治疗优势缓解逆转新发肥胖型糖尿病。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