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自唐代以后,中国南北地理差异在自然环境、经济格局、文化特征等方面逐渐形成鲜明对比,并对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地理方面,南方多河流湖泊,如长江流域,而北方以黄河为主,但黄河频繁改道,导致水患。气候上,南方湿润多雨,北方干旱寒冷,这对体质和生活方式有影响。孙思邈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千金方》中提到江南岭表和关中河北两地人体体质和用药差异,首次将“因地制宜”辨证落到实处。今天,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呼兴华为您解读“因地制宜”的养生理念。
江南岭表,其地暑湿,其人肌肤薄脆,腠里开疏,用药轻省;关中河北,土地刚燥,其人皮肤坚硬,腠理闭塞,用药重复。
——《备急千金要方·治病略例》
江南岭表属于亚热带气候,湿热多雨,所以当地人的体质可能腠理疏松,容易出汗,导致津液流失,阴虚火旺倾向,湿热内蕴,因此用药需要轻清透达,避免过于滋腻。而关中河北地区气候干燥,土壤刚硬,当地人腠理致密,阳气偏盛,易生燥热,需要更强烈的药物来穿透闭塞的腠理,达到治疗效果。
中医强调“三因制宜”,其中“因地”是核心之一。江南岭表(亚热带湿热区),高湿度环境易引发湿疹、痤疮等皮肤病,多用芳香化湿、甘寒养阴之品,如藿香正气散(化湿和中)、清暑益气汤(养阴清热);江南人多用汤剂、凉茶(如金银花露);慎用滋补的膏方,避免湿阻中焦。关中河北(温带半干旱区),干燥气候易致皮肤皲裂、便秘,多用辛散通络、苦寒泄热之品,如大承气汤(通腑泄热)、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北方多用丸剂、酒剂(如当归补血酒)以增强药效穿透力;忌过用寒凉药,防止损伤阳气。
南北地域差异体现了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精髓,临床需结合具体环境、体质调整治法处方思路。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