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篮球

图片

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护理天地 > 健康园地

【科普园地】减肥注意肌少症

发布时间:2025-03-27 08:57???来源:???浏览次数:

现代减肥实践中,肌肉流失已成为威胁健康的核心隐患。数据显示,约60%的节食减肥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肌少症,这种现象在中医理论框架下折射出深刻的脾胃失衡。当人们将体重数值作为唯一追求时,往往忽视了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本质,最终导致"减重失肌"的恶性循环。肌少症的产生,增加跌倒、骨折、残疾的风险,并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相关。


脾胃失和:肌少症的核心病机

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承担着"受纳水谷,运化精微"的核心职能。《素问》明示:"脾主身之肌肉",肌肉的充盈状态直接反映脾胃功能强弱。在过度节食减肥过程中,长期摄入不足导致胃气受损,脾失健运,水谷精微无法有效转化为气血精微物质。这种"气血生化无源"的病理状态,使得肌肉失去濡养,逐渐消瘦萎弱。

临床常见减肥者出现面色萎黄、肢体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正是脾胃虚弱的外在表现。现代医学检测可见肌肉量减少与血清白蛋白降低同步发生,印证了中医"脾虚肌萎"理论的科学性。这种虚实夹杂的病理状态,单纯补充蛋白质难以奏效,必须从恢复脾胃运化功能入手。


培土生肌:中医治疗的三重维度

在治疗原则上,当以"健脾益气、和胃生肌"为纲。经典方剂参苓白术散通过人参、茯苓、白术等药物的配伍,既能补益中焦,又可祛湿化痰,恢复脾胃升降之机。针灸取足三里、中脘、脾俞等穴位,配合温和艾灸,可激发经气运行,改善胃肠动力。饮食疗法强调"五谷为养"的基本原则,推荐小米南瓜粥、山药茯苓羹等药膳,既保证营养摄入,又避免加重脾胃负担。

运动处方的制定需遵循"形劳而不倦"的中医理念,建议采用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导引术,配合适度的抗阻训练。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既能促进气血运行,又可避免过度消耗正气。


治未病理念下的防治策略

预防肌少症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体重管理认知。中医强调"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警示,建议采用渐进式减重策略,每周体重下降不超过1%。营养结构应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克蛋白质摄入,优先选择鱼肉、豆制品等易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通过定期监测体重、腰围、体脂百分比等指标,能够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肌肉健康是生命活力的物质基础。从脾胃论治减肥性肌少症,本质上是重建人体能量代谢的良性循环。当我们将治疗焦点从单纯的体重数字转向整体生理功能的恢复时,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减重的终极目标。这种基于中医整体观的治疗策略,为现代体重管理提供了兼具科学性与人文关怀的解决方案。

  • 陕西省中医医院

  •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