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不便:中风可能导致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减弱,行走、站立等基本动作变得困难,甚至需要借助辅助器具。这严重限制了患者的自主行动能力,影响了其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自理能力下降:穿衣、洗漱、进食等日常自理活动对于中风患者来说可能变得难以独立完成,需要依赖他人照顾。这进一步削弱了患者的独立性和生活质量。言语障碍:中风可能影响大脑的语言中枢,导致患者出现言语不清、失语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患者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增加了社交障碍。吞咽困难:中风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这不仅影响了进食,还可能增加误吸和肺炎的风险。认知功能障碍:中风可能损害大脑的认知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降低了其生活质量。心理问题:中风后的患者可能面临情绪波动、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其康复和生活质量。长期的心理压力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自卑、孤独等消极情绪,进一步限制了其社交活动。通过康复逐步恢复运动控制能力,帮助患者恢复行走、抓握、自理等基本能力,降低对他人的依赖;长期卧床或肢体不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压疮、深静脉血栓等继发性问题,康复训练(如被动关节活动、体位摆放)可有效减少这些风险。通过康复可恢复基本生活能力(如穿衣、进食、如厕)是患者重获尊严和自信的关键,减少因长期依赖他人产生的心理压力;康复过程中融入心理疏导和社交互动,可改善心理状态,增强治疗信心;通过康复训练提高肢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避免骨折等二次损伤。有效的康复可缩短卧床时间,降低家庭照料的人力与经济负担,同时减少因并发症产生的额外医疗费用,减少长期护理成本,部分患者可重新参与工作或社会活动,减轻社会保障压力。康复训练结合健康管理(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可显著降低二次脑血管风险。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是以神经可塑性原理为理论基础,该系统为步态与平衡能力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步态康复系统,它能够模拟人体正常的下肢运动模式,通过机械结构和驱动系统带动患者的下肢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包括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它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肌肉力量、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控制能力等)来调整运动的参数,如速度、幅度和力量。同时,能够实时监测患者下肢的运动状态,如关节角度、肌肉力量的产生等,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康复训练。
上肢运动康复训练系统专为上肢功能障碍人群设计,可提供被动、助力和抗阻的康复训练,在训练中融合丰富的游戏场景,极大地激发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效改善上肢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肌耐力,提高患者上肢协调性及控制能力等。
通过正确的语音指令“手张开、手握紧、二指捏、三指捏”,手功能康复机器人即可带动患侧手进行相应的运动,在进行语音引导下神经控制手部康复训练的同时,亦可进行语言/言语治疗(ST),形成康复闭环训练,提高患者手功能康复训练的主动参与意愿。脑卒中后引起的肌肉痉挛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体征之一,上运动神经元的损伤通常是由脑中风、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脑损伤、脑瘫以及其他大脑或脊髓病变。冲击波进入人体后,在不同组织的界面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效应,表现为对细胞产生不同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拉应力可以引起组织松解,促进毛细血管微循环,从而分解粘连,伸展挛缩,加速毛细血管微循环;压应力可以使细胞弹性变形,增加组织摄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专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帮助患者进行信息管理、记忆辅助和任务执行。特别是专为认知障碍患者设计的应用程序,如记忆训练游戏、语言学习软件等,能够寓教于乐,提高患者的参与度。经络导平疗法是运用经络导平仪将脉冲电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经穴,强制疏通、激导、平衡病变经络,在机体形成一个生物电平衡系统,促使受损伤的神经肌肉组织逐步恢复正常。另一方面,通过局部穴位电刺激,恢复正常肌力,从而促使四肢的肌力和肌张力恢复正常。我科还注重将传统中医康复疗法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如针灸、推拿、中药等,以全面促进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康复服务。
综上所述,陕西省中医医院康复科在中风后康复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特色优势。通过综合性认知训练、先进辅助技术的应用以及特色疗法结合,我们致力于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提升生活质量,重新融入社会。
谢瑜,女,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会员,西安市针灸学会委员,西安市老年医养结合学会中医养生会委员,西安市电针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针灸科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对脑血管疑难、重症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擅长于针灸、穴位埋针、浮针、针刀、穴位注射、神经阻滞治疗。擅长治疗脑梗死、脑出血后康复、面神经麻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膝骨关节病、失眠、焦虑抑郁状态、慢性胃炎、肥胖症等多种疾病。
宋瑞,女,硕士研究生,中国针灸学会会员,陕西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专委会会员。从事中医针灸、康复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研究。参与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研究”课题;参与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脑梗死项目。擅长:中风病(脑梗死及脑出血恢复期、后遗症期出现的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感觉障碍等),以及面瘫,颈椎病,腰痛,膝关节炎,失眠,耳鸣,便秘,亚健康调理等疾病。
王莹,女,主治医师,中级主管康复治疗师,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康复科治疗师长,毕业于陕西省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康复工作十余年。擅长:中风、脊髓损伤、骨折术后、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硬化、帕金森、运动神经元病等病的康复治疗以及卒中后的言语、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对失眠埋线治疗以及面瘫、眩晕、头痛,颈椎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蒋梅红,康复治疗师,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擅长:脑出血,脑梗塞、脊髓损伤、视神经脊髓炎等的康复治疗以及卒中后的言语、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参加多个康复治疗专业培训,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等方面的培训,熟悉康复治疗理论与技术,具有丰富的康复治疗实践经验。
崔高峰,康复治疗师,擅长于脑卒中、脊髓损伤、脑外伤、帕金森病等运动功能障碍的评估与个性化康复方案制定。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重建、创伤性骨折/关节损伤的康复治疗,在重症患者早期介入康复、心肺功能训练及社区延续性康复方面具有一定经验。夜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 17:30-20:00
日门诊时间: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30
每日下午15:00放下一周对应的号源。
挂号方式:①线上:登录微信公众号陕西省中医医院微官网“康复科”线上挂号
②线下:门诊大厅现场挂号